扫描二维码

下载“奏嘛新闻”APP

来源:  日期:2024-12-20 16:16:38
字号+
字号-

大略网·奏嘛新闻12月20日讯 杨安镇因调味品而立、因调味品而兴,有着“中国味都”的美誉。近年来,杨安镇坚持传统与创新比翼齐飞,努力推动调味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面向未来,杨安镇将如何在调味品产业中抢占制高点、跑好升级赛?

“杨安镇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调味品产业链,带来极高的生产效率。但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断思考未来还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咱们得产业更具竞争力?”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在调味品集团座谈会上现场发问。

杨安镇,一座中国调料名镇。这里的调味品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逐渐呈蓬勃发展之势。如今,市场嗅觉更为灵敏的“调三代”将传统的调味品产业与电商融合,催生出一批批“爆品”,在这个乡镇间集聚扩张。

然而,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随着这座以香辛料起家的小镇蓬勃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杨安镇的调味品产业逐渐面临发展空间限制、人才欠缺、资金不足,部分企业产品创新乏力,工厂转型滞后等问题。孟宪军书记之问,正是如今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发展的核心之问:从传统走向创新,杨安镇这座中国调料之乡路在何方?

狂飙

小城里崛起“中国调料第一城”

1976年,东北大集上,一个来自乐陵市杨安镇的青年挑着担子,奔波于人群之间,竭力推销这些自己“手工制作”的辣椒面。

青年正是安子李村的杜占臣先生。那一年,他到东北学习手艺,发现当地人非常爱吃辣椒,当地辣椒价格较高且原料短缺,而当时杨安镇供销社价格较低。于是杜占臣先生开始在杨安镇购买干辣椒磨成辣椒面卖到东北去,赚到了“第一桶金”。凭借这笔钱,他继而将辣椒逐渐转移到八角、花椒等调味品上,着手做大“小作坊”。随后他创办了第一个调味品有限公司,编号为“001”。就这样杜占臣先生带领杨安镇的“调一代”开创杨安镇调味品产业的先河,他们的后辈——“调二代”,继承“调一代”的优秀传统,纷纷创办企业、开办公司,逐步推动杨安镇调味品产业迈向正轨。

发展到今天,杨安镇的“调三代”们已经加入了产业发展的队伍,彼时无论是“调三代”还是调味品产业创新之路,都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黄金时代”。

杨安镇鸟瞰图

“我记忆里几乎每个月都能见到有新厂开张,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吴北斗村支部书记吴爱军回忆。“这些调味品企业各显神通,加快布局,包括建立分公司、设立海外办事处、建立经销商渠道等。短短几十年内,杨安镇的调味品就在全球形成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覆盖率大幅提升,全镇调味品产业发展轰轰烈烈,势头很猛。”乐家客负责人王加新说。

调味品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包装、机械、原材料初加工等多个配套行业集聚发展,杨安镇因此华丽转身。当地调味品企业也从传统的代加工、小作坊逐渐向多元化转型,预制菜、药食同源等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问题随之而来——众多调味品企业集聚发展,镇域行业内如何避免陷入恶性竞争?2022年,经过几番酝酿商讨后,杨安镇政府牵头成立调味品集团,22家规上企业引导同行企业规范化生产,真正实现握指成拳、抱团发展。

“行业自律包括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推进原材料和设立成本保护价等,并通过一定的约束条件让本地企业自愿遵守落实。”调味品集团总经理卞彬彬说,行业自律有效缓解了当地众多调味品企业集聚发展带来的原材料竞争、价格竞争和客户竞争的混乱局面。

“近几年来,本地调味品企业逐渐引入了职业经理人、销售、电商、研发等专业型人才。人才引进、行业自律和政府规划引导使全镇调味品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逐渐向规范化、规模化过渡发展。”孟宪军书记介绍。据统计,目前杨安镇调味品企业发展至280家,并形成了生产、研发、冷库、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年销售额突破260亿元,占据全国复合调味品市场份额的40%。 

寻机

“专注做好一件事”

有研究指出,2023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2032亿元,预计到2027年,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3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46%。这表明调味品行业,尤其是复合调味品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研究同时指出,调味品行业正呈现“快、广、多、变”的发展特点。

市场风起云涌,杨安镇的调味品企业不得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破局。

截至2020年,腾达辣业的营收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大的突破性变化。用腾达辣业销售部潘学森经理的话来说,“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不温不火的阶段,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破局?创立华餐是一个推手,我们每天不断开会,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靠什么去打拼市场、占领市场。”潘学森回忆,在经历大半年的反复讨论后,公司决定对发展战略做重大调整,确定产品领先战略,转型占据市场。随后,腾达辣业设立分公司——华餐食品有限公司,不断研发新型复合调味品。

这一具体实践是腾达辣业聚焦自身优势,专注研究辣椒、做深辣椒加工与技术创新,再以辣椒为核心发展附加产品,拓宽赛道。此后,华餐陆续推出了油泼面调味料、葱油拌面汁、韩式拌饭酱、安格斯肥牛汁等产品,同时与老板恋上鱼、米村拌饭、喜家德、李先生牛肉面等品牌合作开发新产品。

腾达展示区

“这些产品推出后都卖得不错,目前我们还有多个‘辣椒+’的附加产品正在研发,不久后将推向市场。”潘学森介绍,面对发展的变革,公司同时推进产业升级,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多管齐下后,企业营收在逐年实现新目标。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包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场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等。但有一点不变,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做辣椒,专注做这一件事,把优势最大化。”卞彬彬回忆。

腾达辣业照片

破局

打造中国调料第一城

从籍籍无名到全国知名,从逆境求生到一路狂飙,杨安镇的调味品产业是如何在发展中破局出圈的?

    孟宪军书记想到:“我们得‘两条腿’走路,坚持传承和创新。”在推动传统调味品产业转型升级之外,政府也要谋划和引导企业发展预制菜和药食同源,以强链、延链打造全国食品产业高地。

“杨安镇调味品产业长期以来以传统复合调味品为主,但市场容量总归有限。我们必须从转型升级上入手,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卞彬彬认为。

“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发展至今,已经面临多种瓶颈与挑战,包括产品升级、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等。下一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杨安镇产业集聚度高、链条完整的既有优势,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多措并举抓产业提升,引龙头、引人才、引技术,引导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孟宪军书记表示。

想要在调味品产业中破圈出圈,实现跨越发展,需要全盘布局。近年来,杨安镇在调味品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上频频“落子”。成立全省唯一的调味品共建共享实验室,涵盖出厂项目30多个,全力护航食品安全;国内唯一一家钴60辐照和电子加速器辐照双体系的新飞达辐照中心建成,为鲁北食品调味品产业服务;调味品“产业大脑”加速布局,为全市调味品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与创新服务,成功入选省级 “产业大脑”入库培育名单,并获批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调味品共建共享实验室

杨安镇在调味品产业传承和创新路上稳步前行,过往成果斐然。展望未来,杨安镇将坚持守正创新,深挖产业潜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提升品质,汇聚人才资本,壮大产业集群,立志成为全球调味品核心枢纽,用独特风味与优质品质助力全球食品业发展,铸就辉煌新篇。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奏嘛新闻出品)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奏嘛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4-2611110)

奏嘛 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