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广贤文》一书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话道出了言语的惊人力量,它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深深地伤害一个人。
其实我们说出去的话,不仅指向他人,还可以反作用于自己。
有的人习惯自我攻击,有的人说话过于绝对,有的人一出口就是抱怨……这些说出去的话,看似滴水入海,波澜不惊,其实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心理。
好好说话,事关重大,因为你说的话里,藏着你的未来。
你说的话正在左右你的大脑
周岭在《认知驱动》一书中说:“思维和语言之间是双向车道。”
我们说出去的话,不仅是我们所思所想的呈现,它还可以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思考,继而触发行动。
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中,作者罗伯特·清崎谈到他两个爸爸,富爸爸和穷爸爸不同。
当两位爸爸想要购买一件商品,却囊中羞涩时:
穷爸爸习惯说:“我可付不起。”
富爸爸则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
两位爸爸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事情的走向却会从此不同。
穷爸爸直接否定了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富爸爸则通过语言向大脑发出信号,请求大脑调动全身心的资源,思考如何达成目的。
自然,富爸爸更容易如愿,并且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的提升。
人与人的差距,从一张嘴说话就开始了。
有的人一说话,就是在发动“大脑引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有的人一开口就打退堂鼓,大脑因此接不到任务,进入“待机”状态。
人的大脑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你越是使用它,它就越灵活;你若总说“我可不行”,就愈是让大脑“不工作”,停滞在“舒适区”。
长此以往,差距逐渐拉开。
遇到问题多说解决性意见,少说否定自己的话。
别让话一出口就堵了自己的上升通道,而是借助话语对大脑的影响力,启发自己步步进阶,最终跨越人生的一个个山丘。

你说的话正在暗示你的心理
日本画家竹久梦二说:“人总是很容易被自己说出的话催眠,你总是挂在嘴上的抱怨,将会成为你的人生。”
我们吐出去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带能量的,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
当我们经常把丧气话挂在嘴边时,其实是在一遍遍地催眠自己,长此以往,很容易落入“自证预言”的陷阱。
所谓的“自证预言”是说,一个人最终会活成他所预言的样子。总说自己不行的人,很可能会在持续不断地自我暗示里,印证果真如此。
当我们丢掉这些负面话语,改说“我能行”“我是好运体质”“我做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便来了,自我便有了力量,事情也就更容易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
美国击剑运动员彼得·弗斯特布鲁克,在泛美运动会上曾两度失利,两次败给古巴选手曼努埃尔·奥尔蒂斯。
当他得知下一次比赛又将对战曼努埃尔时,压力重重,甚至产生了退赛的想法。
在教练的建议下,他尝试着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自己对自己说:“我很优秀,在赛场上勇猛果断,即便一时落后也能转败为胜……”
平日的艰苦训练,加之自信的加持,最终让他在那届运动会上战胜了对手,更战胜了自己。
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多说自我肯定的话,让说出去每一句话都发挥“正”能量,是一个成年人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
利用好语言的暗示力量,很可能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好好说话,在言语上善待自己,多给自己一些鼓励,一个更好的你就已经在路上了。

结语
作家佛罗伦斯·希恩曾说:“谨慎说话的人是知道语言拥有力量的人,不好的语言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你说出去的话,看似随风而逝,其实却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你,左右着你。
成年人对自己的负责,从好好说话开始。
愿你我,利用好自己的嘴巴,嘴上努力,脚下也不忘行动,活出心想事成的人生。
来源:书报文摘

陈 博
一级播音员
《直播德州》栏目主播
中英双语主持人
主持风格:亲切自然,温婉大气
作品多次获省、市节目评比一等奖
主持大型活动、晚会百余场
编审:赵莹 曹冬
播音指导:赵莹 潘颖 曹冬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