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德州之“德” 聚奋进之力
石伟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州是一座因水而生、因“德”而名,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方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热土。
古人说德有“六美”,德州之“德”也有“六美”:有忠、有孝、有仁、有义、有信、有情。
德州之“德”,美在“有忠”
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渤海军区教导旅等,都是革命时期恪尽救国兴国之责的典型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了对职守的忠诚;“奉献老人”张星南用一生经历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忠诚;“放下钢枪拿起焊枪,对党忠诚底色不变”的大国工匠程平,用智慧和汗水演绎了新时代的“兵哥传奇”。
德州之“德”,美在“有孝”
清《德州乡土志》中“尹纶举债葬父”“李岐为父尝药”的典故感人至深,德州民间“四女孝亲”“赵苞孝母”的故事久传不衰。新时代,“赡养前夫母亲,照料生病丈夫”的张荣菊、“孝顺好儿媳,暖心如闺女”的刘桂红等“好人之星”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扎根德州并不断繁衍的孝文化。
德州之“德”,美在“有仁”
德州是大禹导河入海、功成名就之地,“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博施济众”的仁爱之德。新时代,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勇于担当作为;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慈行善举蔚然成风……仁爱思想已深深扎根于德州广大民众之中。
德州之“德”,美在“有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发生在今平原县城西北的桃园村;颜真卿在任平原太守期间,联合河北17郡抗击安史之乱……这些厚重的历史,都是“大义德州”的生动写照。新时期,“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英雄孟祥斌用生命诠释了德州大义;五岁“小天使”高雅离世后捐献多个器官,传递人间大爱;德州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先进典型,集聚起了循环放大的“好人效应”。
德州之“德”,美在“有信”
德州历史上,“山宾货牛”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明山宾,字孝若,今临邑县人,曾任兖州刺史等职。明山宾家道中落去卖牛,主动告诉买主自己的牛曾患过“漏蹄病”,坚守住了比金子还珍贵的诚信品德。近年来,德州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全市涌现出一批批“诚信之星”“诚信使者”,持续擦亮“有德之州”的城市品牌。
德州之“德”,美在“有情”
唐代诗人孟郊,今临邑县人,用一首《游子吟》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宋代词人李之仪,今庆云县人,留下了“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千古爱情绝唱。汶川地震后,111名北川孩子在德州安家。患难相恤、守望相助,重情重义的德州人构建起“大德之州、大爱之城”的精神大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要推动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的德州之“德”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每位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崇德向善、进德修业、尊德重义。只要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定会唱响“大德之州、大爱之城”的主旋律,凝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的昂扬奋进之力!
王 磊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一级播音员
曾获山东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播音一等奖;第三届“红动齐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专业组金奖;
曾为《我的山河岁月》《印象·德州》《神州一奇》《乡韵大音》《土与火的舞蹈》《我的山河岁月》“德州走出的大家”系列纪录片等多部宣传片、纪录片配音。
编审:田霞
播音指导:潘颖 曹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