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下载“奏嘛新闻”APP

来源:奏嘛新闻  日期:2023-06-01 09:56:17
字号+
字号-

图片

  5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孟祥胜,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滕玉军,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杨学斌,市河道管理服务中心副科长王恒,市应急救援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郭临涛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市防汛备汛工作基本情况和2023年面临的防汛抗旱形势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图片




防汛基本情况和面临形势



  德州市境内骨干河道有5条,分别是黄河、漳卫南运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黄河、漳卫南运河洪水为上游来水,德惠新河洪水为境内降水。徒骇河、马颊河洪水既有上游来水,又有境内降水。据水利部门预测,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位于多雨区,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暴雨过程多,可能有1-2个台风北上影响我市。全市平均降水量420-500毫米,较常年偏多2-3成。







抓实汛前备汛工作



  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多次作出批示。5月26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今年防汛抗旱重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市领导靠上抓好巡河巡堤、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工作。市防指先后印发21个文件,围绕“责任体系、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预案制定、防汛演练、设备物资储备、队伍建设”7项重点备汛工作做出全面安排。


  二是压实防汛责任。明确2023年市级防汛抗旱防台风行政责任人1人,黄河、漳卫南运河、三干流、恩县洼滞洪区、城市防汛等市级重点工程行政责任人25人、技术责任人18人,在《德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全市共明确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409人。组织各级防汛抗旱防台风行政责任人参加中组部市县党政正职应急管理网络专题培训班和全省领导干部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暨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举办防汛抗旱防台风行政责任人培训班44次,共培训人员4363人次。采用单位自查、重点行业检查和市防指综合检查的方式,不间断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动态整改台账,逐项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实行销号闭环管理。共派出检查组1008个,检查4784人次,检查7009处,发现隐患635个,已完成整改572个。


  三是强化预案演练。完善市级“1+4”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即《德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德州市漳卫河防洪预案》《德州市黄河防洪预案》《德州市城市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德州市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防御洪水预案》,同步修订市县乡村四级预案共6129个。市防指5月27日在武城县漳卫河举行了市级防汛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全市已开展防汛演练72次,参加人员5011人次,内容涵盖指挥决策桌面推演、应急处置实战演练、超标洪水防御演练、城市防汛防台排涝演练、防汛物资调运演练、水闸控制运用演练等内容。


  四是充实队伍物资。市级成立5支509人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并正在积极组建13支涵盖不同领域的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计划6月中旬组建完成并验收。县乡村三级依托消防综合救援队伍、应急专业队伍、社会救援力量、群防队伍等成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243支、共计4万余人。坚持政府储备、协议储备、生产储备并重,储备了编织袋、块石、砂石料、铅丝等防汛物资,落实沿线存放地点,做到随调随用,新购置大型排涝车等防汛抢险排涝装备物资。与砂石料、土工布等企业签订了号料储备协议,代储抢险物资。摸排防汛应急物资生产企业22家34个产品,进行生产储备。


  五是夯实工程基础。水利工程方面,2023年投资32.9亿元,实施徒骇河清淤、城区骨干河道引调水等24个重点防洪减灾项目。扎实开展了黄河防洪工程安全普查、汛前河势查勘、根石探测、防洪工程防守重点摸排等黄河备汛工作。完成漳卫河青苏厂险工水毁护坡修复。城市防汛工程方面,完成东沟防汛分流沟修复加固工程。七里庄泵站扩建工程已完成全部土建工作,主汛期前完工。有序推进管网清淤、雨水井清挖和泵站检修保养工作,全市已完成管网清淤13万余米,清挖雨水井5.4万余座次,维修保养各类型水泵260台套、机电设备258台套、闸门185孔次。







完善汛中应对举措



  一是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建成“1+1+4+N”(1个指挥部,1个办公室,德州黄河河务局、漳卫南德州河务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4个部门分工负责黄河、漳卫河、三干流、城市防汛,“N”个部门协调联动)模式的防汛防台风应急指挥体系。根据人员变动,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人员,明确细化职责,修订工作规则和会商制度,确保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信息化监测预警网络。纵向上,市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与国家、省、县、乡镇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连接。协同市广播电视台建设市级应急广播平台,与全市1万多个应急广播终端连接,初步建立起了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应急广播体系,汛期预警信息可通过应急广播终端及时传送至田间地头、工厂社区。横向上,应急、水利、水文、气象、漳卫南运河等部门24小时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市应急指挥中心接入水利、城管、交通、气象等主要涉灾部门10个专业系统,完成5条骨干河道181处高点视频监控接入。


  三是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分别建立例行会商、专题会商、紧急会商3项会商机制,汛期市防办每周组织水利、应急、气象、漳卫南、城管等部门进行1次联合会商,跟踪调度各部门工作进展,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在强降水、台风等特殊气象条件时,召开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天气形势,密切监视黄河、漳卫河上游雨情水情,实时掌握水情动态。发生汛情、险情,或存在重大灾害风险时,召开紧急会商会议,及时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物资队伍调配等工作建议。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压实压紧各级党委政府防汛抗旱主体责任,强化对防汛抗旱工作统一领导,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防守责任、抢险人员、物资和抢险方案,确保做到应对及时高效。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止、整改不停”的要求,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开展防汛检查。强化隐患整改动态销号管理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隐患整改到位。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督导各相关部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密切监视天气状况和河道水情,及时准确预报预警。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及时提醒广大群众有效避灾避险,确保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四是强化工程调度。加强部门协同,强化会商研判,实行信息共享,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调度境内水利工程,及时调洪错峰、分洪泄水。


  五是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联合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汛情变化,及时上传下达,确保政令畅通,做到灾情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应急处置。


  六是统筹抓好抗旱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积极争取抗旱应急引黄指标,强化抗旱水源管理与科学调度,汛期视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因地制宜引调客水,拦蓄雨洪资源,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防汛安全事关全局。全市上下将继续保持“思想上一丝不苟、责任上一环不漏、措施上一抓到底”的极端责任心,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

  马上进入汛期,请问针对城市防汛咱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图片

  滕玉军: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切实防汛应汛工作落实。

  一是拧紧思想发条,压实防汛责任。组织召开防汛工作动员会议,进一步明晰责任,部署工作安排,要求各防汛责任人,充分认识城市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救大险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扎实做好备汛和应汛工作。

  二是开展排查整治,消除设施隐患。印发了《2023年防汛防台风检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和跟踪督办,坚决杜绝“带病入汛”。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各类问题30余处,均已完成整改。

  三是完善防汛预案,细化应对措施。结合城市防汛工作实际,组织人员对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对预警发布方式进行了补充,拓宽了渠道。根据预案,结合城市防汛抢险工作实际,制订演练方案和脚本,组织开展了城市防汛应急演练,切实增强抢险队伍应急能力。

  四是做好新旧更替,加强物资保障。今年在原有物资的基础上,投资8万余元对编织袋、警示背心、防汛雨具等易损易耗物资进行了补充更新,切实做好物资保障。

  五是抢抓设施管养,保证良好运行。每年对市管区域排水管渠、泵站设备实施全覆盖拉网式排查,科学制定清淤和保养计划,及时开展排水管网清淤和泵站设施检修保养作业。目前完成所辖排水管网清淤2.4万余米,雨水井清挖3.2万余座次,维修保养各类型水泵69台套,机电设备135台套,闸门46孔,保障了设施设备良好运转。

  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按照预案分工,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所辖区域防汛有人管、队伍有人带、点位有人盯。

  二是加强汛中值守。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按规定到岗到位,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天气动向,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保证汛期指挥体系健全、政令畅通,确保遇汛情高效迅速处置。

  三是强化设施巡查。对所辖设施,雨后进行全面巡查,发现设施损坏立即处置,确保设施安全运行,严防次生事故的发生;利用管道检测机器人、管道潜望镜等仪器设备,对所辖低洼路段排水管网、雨水井进行重点摸排,发现淤积立即疏通清挖,保障排水畅通。

  四是做好总结提高。雨后及时汇总新的新积水点,仔细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治措施,及时维修改造,对需要较大项目实施的,积极提报下一年度城建计划进行解决。落实汛后物资回收,将汛中使用的抢险设备、设施及时保养入库,保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

记者提问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决策部署,气象部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我市前期气候特点、汛期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图片


  杨学斌: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山东省气象局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决策部署,做好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市气象局围绕防汛抗旱、粮食安全、重点行业、重大活动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的气象保障服务,研判今年汛期气象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确保汛期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一、汛期准备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调整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开展汛前检查和问题隐患整改,紧盯关键环节,确保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等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清晰。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编印决策气象周年服务方案,明确各月灾害性天气、重大活动保障等决策服务重点。制定2023年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检查员管理办法。细化高级别暴雨预警信号叫应标准、流程和规范。健全应急值班值守制度。

  三是强化技术保障。完成4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实验室检定和153个区域站雨量传感器现场核查;气象装备备件储备充足,气象应急备份系统能够快速切换。

  四是强化人员培训。开展气象装备和人影指挥培训,提升业务人员技能。做好汛前技术储备。更新气象灾害防御联络员和乡镇、村防汛责任人预警接收库,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

  五是强化应急联动。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严格执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省市县、临市气象台联防联动。

  二、汛前气候特点和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一)汛前气候特点。今年以来,我市灾害性天气和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降水前期少后期多,气温起伏变化大,沙尘天气偏多偏强,大风天气多且局地性强。截至5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08.8毫米,较常年偏多20%,较去年偏多92%。

  (二)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综合国家气候中心和山东省气候中心汛期气候预测意见,市气象台预计:今年汛期,我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和海河流域多雨带区,可能有较重汛情,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可能有1~2个台风北上影响我市;全市平均降水量420~500毫米,较常年(381.4毫米)偏多2~3成。

  三、汛期主要气象灾害和防御建议

  汛期是我市重大气象灾害的多发期,强对流天气偏多、偏重、偏强。需重点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城市安全、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影响;同时做好防御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等灾害准备。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频发重发,影响面广,预测预报难度加大,我们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特征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滚动订正气候预测意见;以组织、制度、技术、人员、装备和应急“六到位”的标准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好每一次天气过程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记者提问

  针对今年防汛工作,水利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

图片

  王恒: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防汛工作部署要求,市水利局以“宁可十防十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责任,以“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的警觉,以“常规工作不松懈、重点工作紧盯靠”的态度抓好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一)夯实工程基础。2023年,投资32.9亿元,实施徒骇河清淤、城区骨干河道引调水等24个重点防洪减灾项目。投资2.1亿元,对境内徒骇河全河段进行清淤,治理河道60公里、清淤土方1000万方,河道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投资6.64亿元,6月底前完成齐河赵牛新河、陵城区笃马河等7条中小河流治理主体工程。投资0.6亿元,新建马颊河防汛道路23公里,维修改造涵闸9座,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

  (二)抓好队伍建设。建立三支队伍:一是责任人队伍。对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21座节制闸、206座沿河涵闸以及18座中小水库全部落实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二是专家队伍。选聘工程抢险、洪水调度、洪水预报领域首席专家5人,遴选市县乡三级老水利专家、技术骨干等359人成立专家库,汛前参与检查,汛期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抢险队伍。成立水工程防汛专业抢险队,抢险人员89人,各类抢险设备100余台。5月25日在马颊河李家桥闸上开展防汛抢险实战演练。


  (三)储备抢险物资。市水利局储备编织袋56.3万条、土工布5.4万平、救生衣2000件、铅丝笼1000个、铅丝10吨、移动电站4台、潜水泵32台套、冲锋舟3艘等。省级调拨我市移动发电机组、移动泵站各2台。与11家砂石料生产企业签订代储协议,代储沙子6.6万吨、石子9.9万吨,制定物资调运线路,开展2次物资调运演练,确保随用随调。


  (四)强化督导检查。一是督导责任落实,9名县级干部带队包县督导,对“三个责任人”落实、预案制定、隐患排查、在建工程和水毁修复等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一县一单”现场反馈、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督导县级自查问题整改,对县级自查发现的324个问题,市级派出专家组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抽查,督促全部整改完成。三是督导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对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21座拦河闸发电机、闸门启闭机以及14处河道险工险段进行实地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应急指挥中心在防汛工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图片

  郭临涛:针对汛期防范工作,从监测预警、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监测预警


  (1)首先可通过气象平台查看实时降雨情况,并进行4小时降雨预测,还可以对未来10天的降雨进行预测。


  (2)可通过河湖堰闸水位监测系统掌握河湖水闸的实时水位;点击任何一个点位,都可以看到当前水位和警戒水位,也可以查看水位图、水位表等信息。


  (3)可通过雨量站监测平台查看全市范围内165个点位24小时的降雨量,可详细查看每个乡镇的降雨情况。


  (4)可通过台风监测平台对台风信息进行监测,实时查看台风当前位置、风力等级、影响范围、路径预测等,并可查看任一历史台风数据,现在展示的是2021年影响我市的台风“烟花”,可以看到该台风从我市庆云县经过。


  (5)可通过市气象应急服务平台对降雨情况进行查看,进行降雨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可查看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一小时最大雨强等雨量信息。


  二、视频监控


  在防范城市内涝方面,接入城管防汛的视频监控平台。

  市应急指挥中心在汛期期间发生强降雨时,安排专人负责查看视频画面,重点关注往年的易涝点。

  针对河流防汛,我市加大视频建设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境内主干流高点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包括黄河、漳卫南运河、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


  在水库监控方面,接入省水利厅水库视频监控。


  在景区监控方面,接入市文旅局视频监控平台,可查看全市4A级以上景区的视频监控。


  针对汛期安全生产,我市接入所有重大危险源企业的视频监控,发生强降雨时,可实时查看企业现场情况,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应急指挥救援

  应急指挥系统联通方面,全市已全面实现了部、省、市、县、乡五级直连,应急指挥上下贯通,左右融合,联通各防汛部门。并高标准配备中型应急指挥车,搭配单兵、布控球、370M对讲机、卫星电话、便携式卫星等设备,实现指挥到村,指挥到户。

  同时,积极推进应急广播建设,成立由市应急局、市文旅局等部门组成的应急广播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市、县、乡、村应急广播平台联通,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体系,并明确德州市广播电视台调频97.9 兆赫作为应急消息的播发频率,扩大应急广播渠道。可根据需要,第一时间通过应急广播提醒人民群众避险。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方面,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均配备单兵、无人机、布控球等图传设备,并统一培训考取了AOPA无人机驾驶资格证。目前全市共有无人机19架,无人机飞手29名。同时建立现场音视频图传平台,集成全市的单兵、布控球、无人机图传设备,左边展示的是布控球的画面,右边展示的是无人机的画面。同时定期进行演练,每月对各县市区应急局单兵、布控球、无人机进行测试,随机选择企业、景区、公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30分钟内进行视频回传。


   下一步,市应急指挥中心将持续推进智慧应急建设,以加强“全域感知”、“线上线下联动”、“数据智能”、“融合指挥”、“应急通信”为五大抓手,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应急指挥、救援实战等能力,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档升级,实现“全域可感、全域可视、全域可控、全域可治”,做好全市人民的守夜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奏嘛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4-2611110)

奏嘛 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