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下载“奏嘛新闻”APP

来源:奏嘛新闻  日期:2023-07-13 15:33:18
字号+
字号-

图片




【 开 篇 的 话 】



“德”字在汉语中有着美好的寓意,指好的品行。德州以“德”为名配以“州”字,这是历史的厚重,更是文化的沉淀。这是属于我们城市独有的名字,以“德”为名,彰显出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深厚的城市内涵。

德州又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黄河、大运河同时汇聚的城市。德州因河而兴,漕运兴盛塑造了德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让德州“人文飙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成为明清时期全国最繁华的33个商业城市之一,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德州以原真古貌成为重要的运河文化节点城市。

两河文化知多少,“德”州处处有故事,“德”州处处有“德”故事。今天起,奏嘛新闻客户端、奏嘛新闻微信公众号开设《两河文化知多少 德州处处有故事》专栏,为您讲述曾经发生在德州的那些事儿。



颜真卿一族三杰的“德州情缘”

德州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与之结缘,其中就有唐代名臣颜真卿。自东汉、南北朝至唐代,颜氏家族中不止一人,而是一族三杰都在德州(当时的平原郡)留下了鲜明的历史足迹。


爱⺠清官颜斐·不了情缘



第⼀位,得先从颜真卿⼗六世祖颜斐说起。

东汉末年,颜斐曾任京兆太守也就是都城⻓安的⼀把⼿。当时⻓安刚刚经历了“李傕郭汜之乱”,⼜遭⻢超、韩遂引发的“渭南之战”,据《晋书·⻝货志》记载“时济北颜斐为京兆太守,......百姓不专农殖,乃无⻋牛”,当时战乱频仍,指不定哪天⼜得逃荒去了,境内百姓们哪有⼼思打理农⽥呢。颜斐之前的4任太守,只顾⾃⼰,并不为百姓打算。

颜斐到任后要求境内各县整理⽥地、种植树⽊。让⼯匠们去农户家教授造⻋⽅法。⿎励百姓养殖猪、狗,贩卖后换取耕⽜。⼀开始⼤家只觉颜太守要求繁琐,但两年间百姓家家有⻋、有耕⽜,繁荣程度成为当时“雍州⼗郡最”。

随后他⼜开始设⽴学校,愿意去读书的百姓可以减徭役。很快京兆郡“⻛化⼤⾏,吏不烦⺠,⺠不求吏”,课考时颜斐也获得了最好评价。即使是远道⽽来的外地⼈,也对颜太守⼼⽣敬佩。

重点来了!颜⽒家族第⼀任平原郡太守出现了。

没过⼏年,司⻢懿派遣赴外任官员名单⾥,赫然出现了颜斐的名字,令其出任平原郡太守。好官将离任,百姓舍不得,“吏⺠啼泣遮道,⻋不得前,步步稽留,⼗馀⽇乃出界”(据《三国志·仓慈传》注引《魏略》)。

图片

(当时平原郡⼤概位置,今德州市境内)

史料记载,颜斐赶赴平原郡途中得病,不久便逝于崤⼭脚下。京兆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为他⽴碑纪念。未曾到任平原郡,可谓颜斐与德州的“不了情”。但冥冥之中颜⽒注定与平原郡有缘,这份缘有待他的后⼈续写。


家训⿐祖颜之推·乱世情缘



南北朝北⻬时,颜⽒家族的第⼆位平原郡太守在⻛⾬飘摇中⾛⻢上任了。这位颜太守就是中华家训之祖《颜⽒家训》的作者——颜之

颜之推是颜真卿的五世祖(也称⾼祖)。他出身⼠⼤夫家族,⽗兄并为知名⽂学家。适逢朝代频繁更迭,颜之推⼀⽣算得上是颠沛流离。他仕南梁梁灭,仕北⻬⻬亡,仕北周周终,三次被俘⼜旋即起复新职,这完全源于他才情过⼈,最后仕隋,⽅⾄寿终。史书形容他像森林⼤⽕中烧掉⽻⽑的⻦,⼜如⼲涸河床⾥暴鳞的⻥。在《观我⽣赋》⼀⽂中,他倾诉⾃⼰的苦难经历及屈仕北朝、有国难奔的痛苦⼼情。三⼗载乱世流离,历经梁、⻬、周、隋四朝更迭,他尝尽⼈⽣悲喜,始终坚信:世道乱,家⻛不可乱。虽随俗浮沉,却能修身养性,克⼰复礼。并耗费近⼗年⼼⾎,撰写成《颜⽒家训》,此书共⼆⼗篇,从治学、教⼦、处世、治家等⽅⾯,论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和教育理念,系统⽽完整,被后世视作中华家⻛⽂化的典范。

正是在北⻬覆灭前夕,颜之推临危受命,被委派到平原郡做太守,把守平原渡口,死守北⻬⼀条退路。颜⽒⼀族也因此第⼆次与平原郡结缘。

图片


(当时平原郡⼤概位置,今德州市境内)


智勇平叛颜真卿·家国情缘



第三位颜⽒家族的平原郡太守,便是——颜真卿。他也是颜⽒⼀族三杰中与德州渊源最深的⼀位。仅仅有⽂化成就是很难出现在《资治通鉴》⾥的,但⽂化⼈若肩负起历史使命,则必将彪炳史册。正是在平原郡,颜真卿迎来了担负家国⼤义的⾼光时刻。

和颜之推⼀样,⽤波诡云谲形容颜真卿的⼀⽣,绝不为过。唐朝中期,颜真卿曾任职⻓安,但因为⼈耿直,得罪当朝宰相杨国忠,被调往平原郡任太守。公元753年春,颜真卿离京赴平原任,著名边塞诗⼈岑参作《送颜平原》诗相赠,“天⼦念黎庶,诏书换诸侯……苍⽣已望君,⻩霸宁久留”,全诗⻓达150字,充满了对朋友的褒奖和不舍。

在平原郡,颜真卿“废苛政、黜奸⼩、除奸诡、进忠良”,百姓安居,道途不惊,造福⼀⽅。上任两年就把平原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兵强城⾼。他的好友另⼀位边塞诗⼈⾼适,曾作诗志贺他的政绩:“皇皇平原守,驷⻢出关东。……豪富已低⾸,逋逃还⼒农”(《奉寄平原颜太守》)。

当时平原郡属安禄⼭三镇(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管辖范围,颜真卿通过暗中观察,了解到三镇节度使安禄⼭有反唐之⼼,于是开始提早设防,悄悄征集粮草,加固城墙,烧制⼤量“绊⻢⽯”。

640

(绊⻢⽯遗迹)

图片


图片


(颜真卿加固的唐城墙)


安禄⼭⾮常不信任颜真卿,借故派亲信到平原郡勘察动静。颜真卿顺⽔推⾈,将计就计,⼤排筵宴,放浪形骸,⼤谈诗和远⽅,麻痹安禄⼭使者。随后⼜陪同他们游览了位于安德县(今⼭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东北的东⽅朔神庙。⻅晋夏侯湛所撰《汉⼤中⼤夫东⽅朔先⽣画赞》已苔藓斑驳,⼏不可识,挥毫依旧⽂重书,并撰碑阴记,以抒对东⽅先⽣仰慕之情。碑⽂字体端庄雄健,⽓势开张,被德州⼈尊称为“颜⼦碑”。

图片


(东⽅先⽣画赞碑)


颜真卿狂放不羁的做派让安禄⼭亲信误以为颜真卿不过是⼀介书⽣,不⾜为虑。安禄⼭听闻后便放下⼼来。

公元775年,安禄⼭在范阳起兵反叛,“安史之乱”爆发,很快叛军直指都城⻓安。⼤唐王朝危急存亡之际,镇守平原郡的颜真卿和镇守常⼭郡的堂兄颜杲卿率各路援军20万⼈,拦腰截断叛军后路,迫使叛军回头⾃保。据史书记载,常⼭城破,颜杲卿颜季明⽗⼦及⼀家30余⼝均被俘,誓死不降,为国捐躯。颜季明作为颜真卿堂侄,其⽗与颜真卿共赴国难时,曾往返常⼭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乍闻噩耗,悲愤的颜真卿,蘸着⾎与泪,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天下第⼆⾏书《祭侄⽂稿》。

图片


(颜真卿 祭侄⽂稿)


由于颜真卿等的坚守和抗击,为唐军集结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可以说,正是颜真卿在平原郡的慷慨悲壮地拼死许国,才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唐王朝。

据考证,颜真卿在平原郡任时还撰⽂并书写了两块碑⽂:⼀块记载武周时由朝廷派到地⽅任郡守、刺史的⼗余⼈事迹。另⼀块则记载了颜⽒⼀族三⼈在平原郡做太守事迹。可惜⽯碑佚失⽆考,期待有⼀天能公诸于世吧。


颜斐,为复圣颜渊⼆⼗三世孙;颜之推,为其三⼗五世孙;颜真卿,为其四⼗世孙。安贫乐道的颜⼦是勤俭清正家⻛的典范,⽽由此传承下去的颜⽒家族品⾏⾼洁、博学多才、⽂武兼备,往往在治平时为治国之能吏,在危难中为守社稷之良将。颜⽒家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河中,体现出的公忠廉直、坚贞⼀志家⻛,⾄今为世⼈称道。

⽆论是颜斐未到任身先死的“不了情缘”,颜之推临危受命坚守的“乱世情缘”,还是颜真卿智勇平叛的“家国情缘”,都是与德州这座⽂化古城结下的不解情缘。⼀族“三典兹(平原)郡”,已成千古佳话。


【注:平原郡,中国古代郡、国名。⻄汉置。辖⼗九县。郡治在今⼭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平原县⼀带。】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奏嘛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4-2611110)

奏嘛 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