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网·奏嘛新闻2月1日讯 武庄村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水资源,现有村民200余户、600余人,村内有王、周、许、武四大姓。
据村民介绍,明洪武年间,武氏祖先从潍坊青州、诸城迁居于禹城市房寺镇石佛寺村,后来分家,其中一户便迁到了徒骇河南岸的小邹村。当时,村内有邹姓和许姓两大家族,随着邹姓家族的没落,村庄改名为许武村。直到上世纪20年代,武姓人口占村内绝大多数,村庄改名为武庄村,沿用至今。
上世纪70年代,为引黄济津,在武庄村修建了武庄渡槽。渡槽就是两端与渠道相连接的桥梁式水槽,也叫过水桥,主要作用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
原武庄渡槽1971年开始修建,1972年投入使用,是单孔开放式钢筋砼板梁结构,设计流量为80立方米每秒。1984年在附近又建了同类型窄渡槽一座,设计流量为20立方米每秒,黄河水就经过东西两条渡槽顺利跨过徒骇河向北流淌。这两条渡槽是德州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引黄济津、济冀的重要输水渠道,经多年运行,它已严重老化,制约了引黄供水的顺利运行。2012年,在两条渡槽之间重建了新的武庄渡槽,新渡槽设计流量120立方米每秒,能够更好地保障市民的饮水安全。
武庄村抢抓“两河牵手”重大机遇,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以武庄渡槽为中心,计划建设渡槽时代记忆馆、玻璃栈道等景点,打造一批有质量、有流量的网红景点,培育乡村游、生态游、观光游、农事体验游等农文旅融合产业,不断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奏嘛新闻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