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多和畜牧业发展两大因素,我国大豆的需求量巨大,但在每年一亿两千万吨的需求量中,85%以上都依赖进口。如此之高的进口数量,成为了我国粮食安全中主要的“卡脖子”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夏种,我市就落实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多万亩。时下,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适墒播种。
在禹城市莒镇前将军庙村,几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正在来回穿梭,种植户张德平高兴地说:“光大豆按最低产量也得卖到1000多元,比以前单一的种玉米,每亩要多收入500来块钱。”
在禹城,大多数种植户对这种种植模式并不陌生。2017年,禹城市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始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当年夏天,在房寺镇示范种植了1400余亩。秋后,专家现场验收,在玉米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每亩多收大豆131.8公斤,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属白捡”的目标。经五年示范推广验证,禹城市今年一口气推广到了13.6万亩。
禹城市市委书记 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滕海强: “我们种植工作全面铺开,边收割 、边灭茬、 边造墒、 边播种,全市上下发动,指挥部建在田间地头,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大家比播种质量、比播种进度、比整齐度,不但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关键还要出好苗。我们的想法就是做示范、开路子。走路难 ,开路更难,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先解决,先摸索出经验来。”
今年我市整合市县财政资金,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补贴提高到300元/亩的标准,落实大豆豆种114.6万公斤,统一免费提供给种植户,首次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列入补贴范围,目前全市已落实专用播种机械1000多台套。据了解,德州今年共承担了30万亩的种植任务,目前已超额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3.8万亩,为山东省复合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重点围绕种子、机械、病虫害防治这三个方面技术指导,确保不误农时。目前,30多万亩任务,全部落实到了2569个实施主体。”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耕作制度的变革,这项工作一定要把它完成好,我们应该有信心。只要我们的技术、物资、包括补贴政策配套到位,老百姓的收益是显著的,这项技术能很好地推广下去。”